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

生命教育-體驗式學習


A. 目的:教導不停留認知的階段。問題討論,產生價值判斷後,讓學生將學習的價值觀經過活動實際的操作,去體驗,去感受反省所得觀念或價值觀,並練習如何概念變成行為,以致能普遍化到自己經驗裡,成為真實且具個人意義的原則,進一步應用到未來的生活與學習。


B. 功能:體驗是很重要的,信念從經驗及體驗而來,信念會影響我們態度和行動。
                 (判斷)          
經驗 ────> 解釋 ────> 信念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> 行動態度


C. 原理:學習模式,開始於體驗,經過內省、討論、分析、體驗及評估的過程。(Learning by doing)。而以思考 -> 行動 -> 思考 -> 行動的模式學習。能夠幫助他練習較高層次的技巧與思考能力,對有經驗的個體,合作的過程則幫助他一面重新整理既有的能力與觀念,一面使用語言陳述其思想使同伴瞭解。

從上述兩者的理論內容而言,合作討論的過程很重要,老師要讓認知狀態相似的學生彼此間存交流對談的機會,鼓勵較有經驗的學生帶領同伴討論。

依此,小組討論可以是高年級學生可用的討論方式,有經驗者或討論技巧較好者成為小組長。至於在中低年級,因為較無法為同學帶領討論(尚在認知發展的前期,是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),老師本身可以成為帶領討論的人,為學生掌握重點,以學生可以理解的成式為學生提供可參考的思考架構。這意思是說除了實做,活動參與,人還需要從行動當中反思(Learn from reflection on doing)我們長期忽視了「從體驗中學習」(Learn from experience)所包含之豐富意義;反思內省才是開啟其中蘊藏意義最佳途徑。

蘇格拉底(Socrates,470-399B.C)也曾說過:“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”,因此生命教育更需要有反思過程的體驗式教學。

D. 要素:體驗學習的過程必須包含下列要素:
1.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參與者而非旁觀者。
2. 學習者的個人動機需要在學習活動中被激發,使其主動自發的學習,參與,並對學習負
責。
3. 學習者反思內省是學習過程的關鍵要素。
4. 學習者的學習結果是自然呈現的,對學習者而言是真實,具有個人意義的。
5. 學習者的情緒變化與其它學員或隸屬群體之現況及未來皆有關聯,因此,體驗學習不同於傳統教學,不同以教師教學中心,學生才是教學之主體。


教師自我思考與體驗:
課程開始,主題「教學重點」以及教學主題信念,聖經金句,想一想,接著,在進入主題內
容時,教師藉著備課過程,所帶出來反省與思考,活動預備的過程思考,「我是否也能從活動中明白這些生命的問題?我是否用自己的生命去給予學生正面的生命影響?」然後才能在正式課程活動中與學生共同體驗這信念。


教師可運用創意並因時制宜的靈活調整教案:
教材並不要求教師逐步逐的實行,不希望教師們照本宣科。教材提供教師的是一個自我思考的機會,教師自身有了體會再去面對學生,才能依照實際與學生的互動,靈活調整授課內容以滿足學生不同回應。(請參考一章“教學方法指引”)。


澳門耶路撒冷之城
Website: coj-macau.com   E-Mail:coj@macau.ctm.net
Tel:853-28529277       Add:澳門文第士街39號A地下

愛.是永不止息!   愛.能征服一切!
LOVE never fails! LOVE can overcome all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